台灣買比特幣在可怕的九月?

 比特幣價格有望打破低迷走勢。

儘管從歷史上看,BTC在9月份的表現平淡無奇,但如果當前的市場勢頭持續下去,2021年可能是這一趨勢的異常值。


台灣買比特幣在可怕的九月?

比特幣價格有望打破低迷走勢分析。

10多天來,比特幣一直在努力突破5萬美元大關。

然而,在9月1日。

2、溢價加密貨幣短暫突破里程碑,在市場上掀起積極漣漪。

從那以後,代幣跌破了關口,在49,000美元的範圍內交易,然後在9月9日反彈,再次觸及50,000美元大關。

3.。

由於比特幣的行為通常是周期性的,看看9月份的月度趨勢可能會揭示出價格的模式,這反過來可能有助於衡量下個月的前景。

從歷史上看,9月一直是BTC表現較為平淡的月份之一。

看看2013年以來的月度價格數據就會發現,代幣在8年內有兩次在9月份-2015年和2016年-出現了正增長,最高漲幅為6%,這可以認為是幾乎持平的。

克拉肯交易所研究部門克拉肯情報公司(Kraken Intelligence)的經理皮特·胡米斯頓(Pete Humiston)告訴台灣買USDT /BTC /ETH,這一趨勢可能對今年意味著什麼:

“從歷史上看,9月是比特幣表現最差的一個月。

這就是說,在過去的三週左右的時間裡,它一直接近5萬美元。

如果比特幣突破這一具有重要心理意義的里程碑,它可能會重新激發投資者的興趣,並激發比特幣一路升至6萬美元所需的勢頭。 “。

事實上,比特幣在過去五年中有四年在9月份出現紅色,使其成為比特幣最慘淡的時期。

然而,自2月8日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宣佈公司收購價值15億美元的比特幣,並開始接受比特幣作為支付方式幾天后,50,000美元大關被認為是比特幣資產突破這一關口後的重大阻力位之一。在此之前幾天,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宣布,該公司已收購了價值15億美元的比特幣(BTC)。

本月初,令牌短暫突破這一阻力位,可能是該資產的積極跡象。

台灣買USDT /BTC /ETH與加密貨幣交易所OKEx的研究團隊OKEx Insight的高級分析師Hunain Naseer討論了當前的情況。

他說:“就目前情況而言,BTC在50,000美元以下的掙扎是多頭需要打贏的一場大仗,我們才能上看60,000美元。

從5萬美元到6萬美元的走勢可能比目前從4萬美元到5萬美元的走勢要快得多。 “。

S2F型號的偏轉較小。

推特用戶Planb的股票到流量(S2F)模型一直是試圖評估和預測比特幣價格的最準確的量化模型之一。

它是根據資產在一定時期內向流通中註入的供應量來做到這一點的。

根據該模型,比特幣的價格應該已經超過10萬USDT,交易價格在10.5萬美元大關附近。

然而,BTC目前正從7月底S2F的較大偏差中恢復過來,當時該模型似乎可能會失效。

這並不是比特幣價格第一次出現負向背離模式。

偏離從2018年10月底開始,一直持續到2019年6月中旬,歷時近7個月。

相比之下,目前正在進行的負面變化只持續了大約三個月。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剩下的時間裡,S2F模型相當持平,預計第四季度初也會出現類似的區間。

Naseer進一步討論了該模型的預測與市場價格的對比,他說,“考慮到目前的人氣和長期基本面,比特幣到12月觸及10萬美元並非不可能,特別是因為從歷史上看,10月和11月都是比特幣的大月份。

他們可以很容易地將其設定在12月中旬之前觸及10萬美元,然後再進行任何調整。

對於這一模型,技術分析軟件公司TrendSpider的首席市場分析師傑克·烏賈斯特克告訴台灣買USDT /BTC /ETH,“根據從2020年3月的低點到2020年10月的蠟燭(7個月)的衡量走勢,假設走勢相同,將這種衡量的走勢應用到2021年6月的低點將在年底將這一數字調整到10萬美元左右。”

相關:大眾呼籲:比特幣期貨EFT能讓美國投資者興奮嗎?

儘管到目前為止,S2F模型在預測比特幣價格方面一直非常準確,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技術指標都有其局限性。

胡米斯頓更多地從加密貨幣市場的更廣泛角度發表了講話,他說:“在四個月內升至10萬美元將需要大量資本流入。

雖然肯定不是不可能,但現在投資者的注意力已經轉向Ether、Cardano和Solana等另類加密資產,這似乎不太可能。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Manufactured in China Defi could be the correct way to open financial Lego

Will interest rate swaps bring liquidity to DeFi?

If DeFi will swallow conventional finance within the next ten years, how should we spend money on DeFi?